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

【新思想引领新征程】传承好塞罕坝精神 筑牢京津生态屏障

  央视网消息(新闻联播):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,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。2021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塞罕坝机械林场时强调,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,深…

  央视网消息(新闻联播):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,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。2021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塞罕坝机械林场时强调,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,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。牢记嘱托,新一代塞罕坝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,接续奋斗,筑牢京津生态屏障。

  6月的塞罕坝机械林场,绿意盎然,这段时间,工人们正在进行林冠下造林作业。2022年,塞罕坝造林方向转为林冠下造林,并引进阔叶林,采用针叶、阔叶等混交的方式,构建多树种、多层次、复合式的森林结构。

  60多年前,塞罕坝是一片高原荒漠,“黄沙遮天日,飞鸟无栖树”,如今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2%,这凝结着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艰苦创业的心血。2021年8月,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。他强调,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,林场三代职工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、艰苦创业、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,这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。

  塞罕坝地处河北最北部、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,1962年,为了阻隔黄沙侵袭,原林业部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,360多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建设者从全国18个省份集结上坝,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高寒沙地造林。

  1964年,塞罕坝开创国内机械栽植针叶林的先河,成活率达到了90%以上,塞罕坝大规模造林也由此拉开序幕。经过三代塞罕坝人的接力奋斗,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初期的24万亩增加到115.1万亩,塞罕坝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,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,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——地球卫士奖,机械林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。

  守护好塞罕坝生态安全屏障,离不开科学管理。每年从3月中旬开始,塞罕坝进入为期三个月的春季防火紧要期,驻守望海楼的护林员刘军夫妇加大了瞭望报告的频次。现在,塞罕坝将115.1万亩林地划成了110个小区域,实现卫星、无人机、探火雷达与视频监控、高山瞭望、地面巡护相结合,形成一体化预警监测体系。

  默默坚守、无私奉献,一代一代的塞罕坝人守护着塞罕坝生态安全。在塞罕坝精神的感召下,如今,不少年轻人来到这片热土,继承前辈艰苦创业的精神,让塞罕坝愈发葱郁。

  驰而不息,久久为功,塞罕坝人再接再厉。今年,林场将再培育混交林2.3万亩。预计到2030年,有林地面积将达到120万亩,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6%。每年涵养水源2.84亿立方米,固定二氧化碳约86万吨,释放氧气59.8万多吨,为京津冀区域生态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。(央视网)

【编辑:孙静波】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

为您推荐

【唤醒春日 一起“趣”踏青】上海鼎植口腔春日拾趣之旅圆满落幕

【唤醒春日 一起“趣”踏青】上海鼎植口腔春日拾趣之旅圆满落幕

2025年4月,上海——人间四月天,春光正烂漫。为感谢鼎植荟VIP客户长期以来的支持与信赖,进一步加深沟通与联系,上海鼎...
第三届安徽科交会圆满落幕,龙程VR“星际旅客”全感沉浸式剧场备受瞩目

第三届安徽科交会圆满落幕,龙程VR“星际旅客”全感沉浸式剧场备受瞩目

【2025年4月29日】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中国(安徽)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(以下简称“科交会”)于今日在安徽·合肥成功落...
张涵:用匠心金钥匙打开顺畅交通

张涵:用匠心金钥匙打开顺畅交通

(公宣)在哈尔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,张涵提出的交通堵点治理方案总是让人眼前一亮,同事们都称赞他是处理这类问题的 “老...
冰城公安:  以“双争”“四有” 提升公安动能

冰城公安: 以“双争”“四有” 提升公安动能

(公宣)为持续锻造高素质公安铁军,哈尔滨市公安局以“双争”“四有” 活动为载体,积极探寻提升队伍战斗力的有效路径,通过开...
冰城公安:  以“双争”“四有” 提升公安动能

冰城公安: 以“双争”“四有” 提升公安动能

(公宣)为持续锻造高素质公安铁军,哈尔滨市公安局以“双争”“四有” 活动为载体,积极探寻提升队伍战斗力的有效路径,通过开...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返回顶部